[摘要] 2月21日,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: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《意见》提出,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,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,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,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,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,促进土地节约利用。
2月21日,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: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《意见》提出,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,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,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,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,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,促进土地节约利用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 围绕这份文件“拆除小区围墙”的要求,赞同者有,质疑的声音也有。
赞同者:
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,都是没有小区的,比如发达国家:美国、日本,住宅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;在国外,极少数超级豪宅才会有围墙。
(俯瞰巴黎)
此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照片也显示,从距离地面5公里的高度俯瞰巴黎、华盛顿、东京,能看到蛛网一般密布的干路支路,而北京地区只看得到成片的大院、小区和稀疏的城市道路。
我们认为,打开封闭式小区有以下几点主要因素:
一、围墙隔绝出了一片又一片“孤岛”,难以形成街区的活力;
二、浪费土地资源,因为城市的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挤占了;
三、容易造成交通拥堵;
四、打开大门才是大国风范,不应用围墙将自己的封闭起来,从打开住宅小区的大门开始。
所以我们认为,应该及早的开放封闭住宅小区,打开大门。
反对者:
原因有以下几点:
一、我国《物权法》明确规定:“征收单位、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,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,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”;商品房出售时,建筑中面积中包括依法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,其中外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也纳入到公摊面积中。《意见》中所提的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,有悖《物权法》规定。
二、 江阴老小区改造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,砌围墙、加车位,还调整了小区绿化布局,每年花这么多钱,一下子就打水漂了?而且,小区打开后,通行车辆多了,噪音、尾气等环境问题一下子就来了。而且小区一旦完全放开,小区的安防重任将会变得艰巨起来。
综上所述,开放封闭式小区在目前看来是弊大于利的。
小编有话说:
首先,小编要给大家科普什么叫做街区制?
(巴黎的街区)
常见的形式就是,上面住人、下面营商,上面是私有空间,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,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,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。与之相对应的当然是封闭式小区。
街区制的主要优点是土地的集约化使用,可以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全部利用起来,而非放在封闭式小区里闲置。当前,中国城市越来越拥堵,却有很多道路资源被封闭在各类封闭式社区里闲置。
小编有话说:
改变总是痛苦的,但是不代表不好,小编相信未来的城市规划慢慢的会向街区制转型,这种改变只是时间问题。那个造出了长城用来封闭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发展是需要开放的心态的,一个大国的国民,不应该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。
但是,从另外一方面老看,倡导的“开门”说法固然是好,但是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”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,打开现有的封闭式小区是很困难的,打开后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,比如对于业主的赔偿,对于安全和卫生的人力物力投入,物业公司或将裁员引起的从业人员不满等等。而这些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解决的。中央的《意见》已经明确,“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”,小编建议机关大院要做出表率,要执行这个文件,就从自身做起,从拆除自家的围墙开始咯。。。。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